一生追求书画艺术。希望自己能超越传统,创作个人风格的新画风和书艺。 我的创作元素是将书法线条及中西绘画特性铸熔於个人风格之创作中, 我的作品多以强烈色彩和线条的抽象表现形成,这是我艺术创作当中最主要的两项基本原素。我的画风呈现东方的诗词意境,让风格更贴近大自然山水,以自己感觉看世界,它或许是天马行空,也可能是抽象,但每一幅创作,都注入我最真挚的情感。 二十几年前开始以大马的大自然及湿地为创作主题,因为热带的种种景象如池塘、芦荟、红树林、沼泽、雨林、荷趣、湿地都是入画的好材料。人既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强烈希望在作品中对大自然表现的追求,自然也是在回归本性。 我强烈希望世界终有一天,不论是思想,或心灵或鉴赏,都能达成一致,不管在性质,仰或在文化上都是超越国界的大同世界的观点所影响。 所有我的作品创作,将是无国界的视觉语言符号,散发色彩缤纷,让观赏者视觉充满喜悦、希望、积极、视野宽阔,人生充满亮丽和美好,这就是我的目标,是我一辈子探索和创新,同时,艺术家要以现代眼光诠译书画,作品当中必须要注入当代风格、色彩才能引起共鸣、有了共鸣、艺术的道路,才不会寂寞,而且才会发扬光大。
2014年1月2日星期四
2013年12月26日星期四
2013年12月24日星期二
2013年12月20日星期五
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
符永刚的《山水情结》----缘起
老子在《道德经》的《道生》一篇中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最后的本质指向“自然”。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里,自然观是至为重要。诗中最能表现道家精神的自然观如: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因为“望秋云”“临春风”才会“神飞扬” “思浩荡”。这是典型的道家以人的性情顺应自然的思想,在山水画家审美观中的一种体验。
孔夫子在《论语.雍也》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在当年把山水譬为人格化,是后来研究儒家思想和东方山水画在追求意境美的重要基础。孔子认为智者喜欢水,是因为智者动,即所谓有智慧的聪明人,一定喜欢去追求变化中的真理,其人格就像流动中的水一样,敏捷多变,自得其乐。而仁者喜欢山,因为仁者静,即所谓德行高尚的人,一定以安身立命为本,其人格就像稳重如山一样,绵延长寿。
康有为在《论语注》中解释:智者达于物理事理,而周流无滞,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天命,而安固好生,故乐山。知者才智进发,如机轴转运,不能自己。故动。仁者神明无定,如明镜澄澈,粹然无敛,故静。动而周流,自得,故乐。静儿安固有常,故寿。后世可视为完解。
一千多年来,中国山水画家画出山水云霭,已把山水寄于深厚的儒道学说、诗词歌赋的赞美里,山水代表着中华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淡、虚、静、崇高、朴拙、平和、刚柔、等内涵博大的意境之美,是天地大美之境!
这几年的深思,酝酿在我的山水系列中,有具象的山体,但又不是概念中的山,它是意象的,厚重挥洒流动的表现方式,融入中西文化日益趋向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对人文、对世界、对自然提出一些概念或问题。也可以说是我借大山,用来传达出我对大自然、人文、世界的一种和谐心态、一种动机。
山激发我走得更远,水启示我探索更深。让我的《山水情结》系列内的山水作品,向各位观赏者展现心声。。。。。
接下来,我会陆陆续续地选出我这两年来的作品,上载在在我的博客中,让同好观摩指教。。。。谢谢!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或图片,请写文章或图片出处:(、符永刚缤纷艺术人生或http://fooyongkong.blogspot.com/)感恩!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或图片,请写文章或图片出处:(、符永刚缤纷艺术人生或http://fooyongkong.blogspot.com/)感恩!
2013年12月13日星期五
符永刚出席印尼的《慧眼识英雄》的“马到成功-千岛巾帼暨东盟书画名家》邀请大展---(2013年11月23日至11月24日)
《华社动态》报导
《华社》报导
开幕鸣锣
剪彩
《东盟-中国书画家联合会》宣告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赠送纪念品
我出席印尼的《慧眼识英雄》的“马到成功-千岛巾帼暨东盟书画名家》邀请大展(在2013年23日至24日),已圆满结束。
这次邀请大展由印尼书法家协会、印尼书画联院、思源美术馆、文远书画苑、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新加坡狮城篆刻协会、在印尼耶加达渔家庄海鲜酒楼共同举办《慧眼识英雄》的“马到成功-千岛巾帼暨东盟书画名家》邀请大展。
来自全球五大洲的共300多幅女书画名家作品参加在次大展。开幕当天,共有约600人出席见证这场盛会。这些嘉宾来自印尼、中国广州、河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知名书法画家、社会贤达、及书画艺术爱好者。
同时当天《东盟-中国书画家联合会》宣告成立,由印尼书法家协会、印尼书画联院、思源美术馆、文远书画苑、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新加坡狮城篆刻协会共同成立,宗旨是更紧密的团结东盟各国和中国的艺术界力量,并为繁荣东盟各国与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增进各国艺术界之间交流和友谊增添上崭新的舞台。这也是东盟国家和中国的书画家,在海内外能弘扬传播中华书画文化的一个理想平台。当天,并举行揭牌仪式。
会上致词者有:
筹委会主席胡素丹
印尼书法家协会总主席李秀贤
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副主席谢惠乾
新加坡狮城书法篆刻会会长曾广纬
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总会长符永刚博士
印尼华社代表许世经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文化参赞邵一峿(由国际日报总裁赵金川代读)
印尼教育与文化部副局长PUSTANTO
为了配合金马年的到来,邀请国内外书画家,一齐创作展出以马为主题的书画作品。
同时也颁发《书画金马奖》给优秀的书画家,名单如下:
《书法金奖》得奖者:黄友仁(印尼)
银奖得奖者:陈凤英(新加坡)、丘慧(印尼)、李世光(广州)。
铜奖得奖者:李国芬(菲律宾)、董樵(印尼)、方福捷(印尼)、谢献霞(新加坡)
《绘画》金奖得奖者:罗志仁(印尼)
银奖的得奖者:杨六南(马来西亚)
铜奖得奖者:符永杰(马来西亚)、李建邦(印尼)
这次《书画金马奖》的一切奖品都是有热心慈善家游继志伉俪热心赞助。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或图片,请写文章或图片出处:(、符永刚缤纷艺术人生或http://fooyongkong.blogspot.com/)感恩!
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
符永刚的荷韵系列----马中友好美术交流展(青岛)2013年9月13日开幕
这四幅荷韵系列分别以四季:春、夏、秋与冬为名。自古以来荷花有“君子之花”的美誉,因她的清雅、高贵的风姿;出于淤泥而不染的气节都是文人墨客笔下吟诗、作画的好题材。
春荷
我利用黑色的线条、蓝色的大笔,些少的黄色作为这春荷的主调。
春天是温带地方人们期望的季节,寒冬一过,万物苏醒,新的气息弥漫。池塘的一株株的荷花,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以不同的姿态,探头冒出水面,享受那初春的和风及温暖的阳光,在荷塘尽情的舞蹈。一片片蓝绿的叶片,一片片的紧挨着,风姿卓越地竚立在湖面,犹如爱人互相依偎、互相扶持。含苞的荷蕾,娇羞地匿藏在荷叶后,养精蓄锐的等待足够的养分,粲然开放。画面的留白处,像阵阵春荷的馨香洒满池塘,弥漫在空间里,‘她’让人胸无杂念,心灵洁净,暂时寻觅一片净土,舒适的享受这宁静的世界。含苞的荷花在春天慢慢成长,盛放的荷花却在夏天绽放。
夏荷
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是荷花飘香的时刻。
整幅夏荷布满夏天的气息,满纸娇嫩的黄色,中央穿插点点桃红,不同姿态的墨绿色荷梗,在水面昂头挺胸,仰望世界,宛如翩翩君子,在哪儿孤芳自赏。
抽象中的荷池,在每位观赏者脑海中,都会展现不同的画面。荷池中长满了茂密的荷叶,一片片挨挨挤挤的紧依着,犹如一个个绿绿圆盘。绽放的荷花,娇羞的如点点的红色小精灵,躲在田田的荷叶旁,等候良机,绽开千姿百态迷人的荷花。
微风乍起,荷池泛起点点涟漪,荷梗和荷花随风摇曳,宛如不同的舞伴在荷池翩翩起舞,醉人的气息,引来蜻蜓,在荷池上飞舞,塑造一幅高雅素洁的画面。正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良辰美景。
荷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她无私的将清香奉献给世人,将娇艳的姿彩丰富、美化这个世界,让世人爱上荷花的无私奉献。
秋荷
秋天的一塘残荷是令人伤感的画页。我特用大笔的墨色,配合不同的线条,描绘出片片残荷。
夕阳下,断茎残叶显出无比的凄清幽寂,让人感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落寞感觉。这也是一片境界很高的画面。
昔日光辉的岁月,再也不出现在这秋天的荷池。但残枯的荷叶,断茎荷梗还是默默守着枯干的荷池,眼前,却是一池残叶孤梗,在秋风中凋零摇曳。飘逸的墨色竖立线条,犹如经得起考验的孤松,被池水的浸透、被狂风暴雨的摧残、被淤泥的慢慢吞噬,还是坚韧不拔的死守池畔。从残梗后,隐约透出浅浅嫣红和鲜明的黄色,是不是丰腴的莲藕季节的到来;还是让观赏者缅怀昔日光辉岁月,诗人墨客多一点灵感发挥秋的感怀,展望秋天与寒冬都会过去,未来的憧憬还是充满希望。
冬天的荷池特别平静,水面静如止水。
然而画面却是多姿的,从春荷是“具象”的开始,走到这时应是“无象”、“抽象”的。这幅《冬荷》观赏者应用想象空间去领略画中的含义,画面上是深浅不一的黑色泼墨,交插些少的浅蓝和浅青,上部透着柔和的橙色,这都是我一些安排,让寒冬的荷池,稍有些少姿彩;别让严冬如此冷瑟。这时,池塘已没有了荷花,荷叶也枯干了。这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安详境界,荷梗也被冷瑟寒风吹断了,深深埋在冷冻的池水中。虽然严冬的冷风如此的刺骨,但画面上的蓝色、青色、浅红和柔和的橙色,深浅和谐调和,虽然覆盖两大片的泼墨,但严寒的冬天感觉没有那么凄凉;寒意没有那么沁入心脾,人们感觉寒冬一过,万物苏醒,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展望,这个世界还是到处充满温情。
备注:如套用或摘录文章或图片,请写文章或图片出处:(、符永刚缤纷艺术人生或http://fooyongkong.blogspot.com/)感恩!
訂閱:
文章 (Atom)